长白山中蜂的基本介绍长白山中蜂别称野山蜜蜂、东北中蜂等,为中华蜜蜂在长白山生态条件下经过多年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种类。长白山中蜂育虫节律,蜂王有效日产卵量可达960粒左右,抗寒,在-20~-40℃的低温环境里不包装或简单包装便能在室外安全越...

长白山中蜂的基本介绍
长白山中蜂别称野山蜜蜂、东北中蜂等,为中华蜜蜂在长白山生态条件下经过多年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种类。长白山中蜂育虫节律,蜂王有效日产卵量可达960粒左右,抗寒,在-20~-40℃的低温环境里不包装或简单包装便能在室外安全越冬,越冬期为4~6个月,越冬群势降低率8~15%,春天繁殖较快,5~6月份达到高峰并开始自然分蜂,每年可繁殖4~8个新分群。
长白山中蜂分布区内野生蜜源植物丰富。主要蜜源有椴树、槐树、山花;辅助蜜源植物有数百种:4月的侧金盏、柳树,5月的槭树、稠李、忍冬,6月的山里红、山猕猴桃、黄柏,7月的珍珠梅、柳兰、蚊子草,8月的胡枝子、野豌豆、益母草、月见草,9月的香薷、兰萼香茶菜等,为长白山中蜂繁殖和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蜜粉源条件。
长白山中蜂生产的蜂蜜为封盖成熟蜜,一年取蜜一次,每年平均群产蜜10~20千克,活框饲养的每年平均群产蜜20~40千克,蜂蜡0.5~1千克,蜂蜜水分含量18%以下,蔗糖含量4%以下,淀粉酶值8.3以上,所产蜂蜜水平很之高且维持着原生态风味。
在长白山,95%的蜜蜂是在固定地址饲养的,只有5%是在固定地址和小型转运地址相结合的。一般养蜂人养2~20组,中型养蜂场养30~80组,大型养蜂场养100~200组。长白山中华蜜蜂85%以上使用传统方法饲养,不到15%使用活框饲养。冬天,大多数在室外过冬,少数在室内过冬。
商品特征
长白山中蜂的蜂王体型较大,体型较长,尾尖,腹节背面黑色,但有些蜂王在腹节背面有棕红色或深褐色的环。长白山蜂的雄蜂体型较小,外观呈黑色,绒毛呈深褐色或黑色。个体工蜂也相对较小,呈黑灰色和黄灰色。工蜂各腹节的背板上有明显的黄环,有些较不明显。叉状突起),这是长白山蜜蜂的一大特点,肘指数高于其他蜜蜂。